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3篇
  免费   529篇
公路运输   4149篇
综合类   3283篇
水路运输   2699篇
铁路运输   2706篇
综合运输   44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886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864篇
  2007年   1133篇
  2006年   1025篇
  2005年   704篇
  2004年   430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为依托,对废水系统排水能力的确定、废水提升方案的选择及废水泵房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废水排水能力确定的关键在于隧道的结构渗漏水的定量,常规的水下隧道的结构渗漏水量数据不一定适用于海底隧道,必须实际测量后确定; 2)废水提升方案关系到排水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心在于选取安全可靠的水泵类型; 3)废水泵房优化主要从废水池有效容积、结构设计及设备检修等方面进行展开分析; 4)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必须从隧道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以达到安全、经济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2.
汪乐  王涛  宋磊 《隧道建设》2018,38(12):2006-2012
地铁明挖车站和市政桥梁合建时,为同时满足2种不同类型构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需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分析研究,以采取合理可行的结构形式。依托成都地铁白佛桥明挖车站与其上部市政桥梁的建设,总结国内类似工程经验,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桥梁承台与地铁车站顶板进行固结连接,桥梁跨度与地铁车站框架柱跨进行匹配,同时桥墩避开地铁车站端头井、换乘节点等复杂结构受力区域进行布设; 建立三维荷载-结构模型,计算分析上部桥梁荷载对地铁车站结构构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桥墩影响范围内的车站顶底板和侧墙的厚度及配筋进行增强,桥墩轴线下方的地铁车站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满足合建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裂缝控制等要求。另外,选取LS-DYNA软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合建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 车站板、墙、梁等构件在支座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各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强度及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3.
李贵民 《隧道建设》2018,38(Z1):167-174
为有效控制丽香铁路三叠系玄武岩大变形的突出难题,在分析大变形机制及原因的基础上制定支护措施,并进行现场试验,对大变形段的原位强度、松动圈、矿物成分、地应力大小、变形特征、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内力等进行了测试。总结出以下措施可有效控制玄武岩大变形: 1)加大边墙轮廓曲率及预留变形量; 2)加大初期支护钢架型号及加长边墙系统锚杆; 3)缩短初期支护钢架封闭时间; 4)施作二次衬砌期间控制初期支护变形速率为1~2 mm/d。  相似文献   
74.
兰立奇  李晖  解莹楠 《船舶工程》2019,41(12):102-106
针对减摇鳍和被动式减摇水舱设备在不同航速下的减摇特点,建立了船舶减摇鳍/水舱联合减摇系统的横摇数学模型。结合模糊自适应控制良好的逼近特性和滑模控制算法对扰动和模型参数变化的不灵敏性,设计了减摇鳍/水舱联合减摇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采用实船参数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减摇鳍/水舱联合减摇控制系统在不同海况和不同航速下均具有良好的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75.
针对船舶电站监控系统的工作特性以及发展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算法以及动态优先级提升算法的CAN通讯协议,并采用双冗余CAN网,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增加了系统的冗余能力,构建了整体架构,实现了系统的总体程序。  相似文献   
76.
为改善各缸工作不均匀性,以TBD314V8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缸压计算得到的各缸IMEP和CA50作为反馈变量,控制变量为各缸的喷油量和喷油提前角,建立了GT-Power与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轨压、负荷和喷油提前角对爆压、IMEP和CA50不均匀率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参数灵敏度量化分析,验证了闭环控制对各缸不均匀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轨压对爆压、IMEP和CA50不均匀率影响较小;负荷对IMEP不均匀率影响最大,且随着负荷的增加呈线性下降;喷油提前角对爆压不均匀率和CA50不均匀率影响最大,且CA50不均匀率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呈线性增加。经过闭环控制后,各缸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7.
盛波  邓凌谨 《水运工程》2019,(3):141-145
针对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主体基坑渗漏问题,基于在基坑开挖现场对基槽的观察与检验工作,进行基坑渗漏原因分析。按含水介质和分布特征,划分基坑渗流类型。通过对渗流量和渗透变形的观测,分析各渗流类型的渗流特征和工程影响。根据渗流对基坑工程的影响程度,借鉴一线船闸基坑的设计、施工经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满足结构体对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为内河船闸工程地质勘察提供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8.
苏超  李顺顺  杨旸  郑林娜 《水运工程》2019,(10):124-129
坞式闸室在以往的工程中经常会在闸室底板和倒角产生混凝土裂缝,底板裂缝通过后浇带设计加以解决,后浇带处理不当会产生人为裂缝、同时也会带来施工不便。探讨坞式闸室底板整体浇筑的可行性,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模拟船闸坞式闸室的施工过程,分析指出闸室底板和倒角可能产生裂缝的成因,提出应用预应力加固技术防治混凝土裂缝,同时提出了预应力布置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施加预应力后可有效降低底板和倒角处的拉应力,使其低于混凝土应力控制标准,达到了防治裂缝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船舶靠泊码头操作是驾驶员经常性经历的工作之一,也是操船中事故发生率较高的一项操作.以3个码头靠泊时的体会出发,从制定靠泊计划、了解码头情况、熟知本船性能和控制余速4个方面,进一步总结船舶靠泊码头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0.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s has opened the door to a new wave of utilizing private vehicles as probes not only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ut for traffic control as well,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role of traffic surveillance systems as the dominant source of traffic data. To prepare for such a paradigm shift, one needs to overcome some key institutional barriers, in particular, the privacy issue. A Highway Voting System (HVS)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is issue in which drivers provide link- and/or path-based vehicle data to the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form of “votes” in order to receive favorable service from traffic control. The proposed HVS offers a platform that links data from individual vehicles directly with traffic control. In the system, traffic control responds to voting vehicles in a way similar to the current system responding to prioritized vehicles and providing the requested services accordingly. We show in the paper that the proposed “voting” system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privacy issue which often hampers traffic engineers from getting detailed data from drivers. Strategies to entice drivers into “voting” so as to increase the market penetration level under all traffic conditions are discussed. Though the focus of the paper is on addressing the institution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data acquisition from individual vehicles, other research topic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osed system are identified. Two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impact of the proposed system on algorithm development and traffic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